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放到桌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或者

[传统乐器] 【古琴音乐】李明忠-百衲丝弦琴(上集)《秋鸿》(雨果唱片)2015[FLAC+CUE/整轨/CT]

享乐音乐论坛 - 为最强音质无损音乐而生!音乐发烧友们的美好家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专辑名称:秋鸿
演奏家:李明忠
弹唱:李村
琴制:李明忠研斫蕉叶百衲「雁鸣」琴等
弦制:黄树志研制「太古」、「中清」丝弦
录音监制:易有伍
发行时间:2015
发行公司:雨果唱片
唱片版本:LPCD 1630
唱片编号:LPCD1630-7333

亲爱的无损音乐发烧友,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1、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享乐音乐网愿与您一起享受音乐,分享快乐!
2、享乐音乐网是免费公益性非盈利网站,旨在方便用户查找学习资料,交流听歌心得。
3、本主题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网友收集整理发布分享,仅限交流测试使用。
4、享乐音乐仅对作品介绍展示,不直接提供下载服务,其它相关方面信息需要您自行判断。
5、版权归唱片公司和歌手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6、如果你喜欢主题所述内容,请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交流测试资源不可用于商业用途。





专辑介绍:(摘自《视听前线》2015年3月)
刚踏入2015年,雨果唱片就一并出版了两张古琴唱片:《秋鸿》和《平沙落雁》,它们也是李明忠先生《百纳丝弦琴》唱片的上下集。几天来,笔者边聆听唱片,边研读唱片内页,自觉获益良多,因此在这里和大家隆重推荐。

拿到唱片之初,就发觉比平日所掂雨果唱片重。打开才知唱片内页竟是厚厚一大叠!翻开内页,也是字多图少。里面包括“百纳琴”的详细介绍、丝弦的存在和使用对传世古琴的特殊意义、传世琴曲打谱方法及意义等,都辑选自李明忠父女的论著。在琴声中慢慢阅读内文,就能感受到李明忠父女对古琴这个乐器及其演奏艺术的苦心孤诣的赤子之心以及扎实深入的研究。

按照中国古代的乐器分类法,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原因是古琴自出现之日起,其所使用的弦就是蚕丝所造。两千年来,不仅一大批远古的古琴得以传世,制琴工艺也一直在发展创新,至于所使用的弦线,按照黄树志先生的考证,“宋以前琴弦多是琴家自制,明以后多为商品弦。”  “明清以来,琴弦最好首推杭州回回堂,其第一代李世英自明代开始生产古琴弦,所造的弦叫‘冰弦’,指定为内府贡品。传三百余年清末用老三泰招牌发售的回回堂琴弦……”  (引自成公亮《漫话五十年来的琴弦》。

50多年前的一场民族乐器改革运动,加上丝弦制造工艺在抗战年代也经历过“断代”,古琴上的弦一下子就被工业制作的钢丝弦所替代了。新世纪以来,一批经历过丝弦时代的老琴家为丝弦古琴奔走呼告、著文力挺,更有用心之人如黄树志先生等呕心沥血翻查古籍、研制丝弦制作工艺,终使得本就使用丝弦的传世古琴重新焕发光彩,也令新斫古琴得以找到远古的回声。如今,关于古琴使用丝弦还是钢弦,它们之间的优劣长短的品评仍在继续,李明忠老师显然是丝弦的坚定支持者,这缘于他本身的多重身份:既是古琴研究学者,又是古琴演奏家,还是古琴制作名家。这两张唱片,就全部使用其所斫的“百纳琴”,配以黄树志先生研制的丝弦,古琴爱好者当会喜欢,透过这两张唱片,我们会对古人总结的古琴音声美学:如“琴声十六法”  (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二十四况”、“九德四芳”等有更贴近、精微的体会。

如果说对丝弦的力挺和使用在于对“器”的追求,那么“传世琴曲打谱”则更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意义,因此唱片内页不惜用了6页(比丝弦绍介部分还多2页)详细介绍了打谱的方法、流程、学术应用等,李明忠先生逻辑严密、用语严谨,并没有将“打谱”的意义进行渲染拔高,读来令人深佩其大师风骨。我且摘录几句:

“简单地说,古琴的打谱,是将传世‘减字谱’琴曲谱面记载的指法弦序所暗含的音程规律等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节拍、时值的点注、断句,并操弄呈现的一种作业行为。”

“对传世琴曲的打谱如果严格区分的话,有着两种不同的差别和操作要求。

第一种:琴家作为一种玩味的兴趣,依照传世‘减字谱’,根据自己的感性理解……

第二种:这种打谱方式要求严格、精确地完全遵循于原谱,其目的性明确清晰。其打谱作业要求既重形似,又重神似,力求按照‘减字谱’琴曲中的调式、调性、曲式、套式结构、技法技巧的规律进行打谱……

这种打谱方式,在琴曲的曲式、结构、旋法特点,句式特点,起、承、转、合的疾、徐、轻、重、乐汇、乐段、乐思的引申、展衍,以及琴曲的立意构篇,乃至对指法、技巧的使用等方面都须事先进行一定的查询考证。”

“……打谱历来就未形成较完善的程式和规范标准,也并不存在多么久远的历史,而只是近现代由于某种中断现象的出现后去还原琴曲原貌的一种权宜行为……”

在这两张唱片中有一首“重头曲”  《秋鸿》,也是这套唱片上集的名字。《秋鸿》是传世古曲,有说作于南宋,有说作于明朝,而曲谱最早刊见于明朝的《神奇秘谱》中,现由李明忠老师打谱。全曲三十六段,每段都有标题和歌词,原作者避世远地,却又寄意鸿雁振翅高飞,搏出长空,因此节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由于此曲足有23分钟多长,可充分体现抚琴者的技术功底、体力和艺术掌控力,因而足本录音非常少见,更不要说这样“演录俱佳”的版本了。

《流水》是驰名中外、卓有影响的古曲之一。由雨果录音出版,由不同琴家演绎的版本就不下十个(易老师自己说应该有14个),而李先生指下的《流水》早在20年前已经享誉海外,被誉为“与尝闻的不同,增加了绘声绘形的片段,甚有特色,属最受瞩目的一位”。一路听来,其由潺潺细流至湍急起伏,继而惊涛骇浪,使我置身深谷幽瀑,完全感受自然之大美。

下集的《二泉映月》也是李先生从华彦钧的二胡曲的移植而来。我对《二泉映月》有着特殊的偏爱,华彦钧先生原版录音文件自我有电脑起一直放在硬盘上,常于半夜独听。也因此,我始终认为对这首传世名曲的改编,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容易出现两个偏颇:一是丢失自身乐器的特色,变成“用另一种乐器奏一遍”,二是为体现改编者的地位或乐器特色,置原曲气韵于不顾。故世间对二泉的改编移植虽多,但能听两遍以上的绝少。这个古琴版的《二泉映月》却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移植,气在弦上、音在弦外,那精致细微的“走手虛音”令我神游物外,恍见华老于月下颌首和应。

唱片还收录了两首“琴歌” 《别董大》和《忆秦娥》,由李明忠先生的女儿,也是古琴演奏家李村小姐弹唱。琴歌即边抚琴边演唱、是古琴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早在《尚书》中已经有记载,魏晋时期嵇康所作《琴赋》已收集有多首汉朝的民歌,隋唐时期的大部分诗歌都可以入乐歌唱;可到明朝以后,琴歌却逐渐为琴家所不喜,被看做古琴艺术最“浅薄”的一类,琴歌者也被视作“江湖艺人”。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其实艺术无分贵贱,这种文人相轻的做派对于古琴艺术何尝不是一种损害?且听李村教授的弹唱,意境高远,从容旷达,有何“浅薄”可言?

古琴音乐是属于“静”乐,在音响上聆听时音量不宜过大;而由于丝弦的特性,聆听音量更应收小,以刚好能听到“走手”声为宜。如果还是不知道多大的音量合适,最好的参照自然是

聆听一次现场了。今年1月17一18日,李明忠父女在香港举办两场古琴演奏会,并有讲座,反响异常热烈,不仅所有票售罄,更有内地、美加听众组团过去支持。这两张唱片,在我看来,当可得到一个“不深不浅”的评价:外行乐迷听了不觉深,加上丰富的内页介绍,更易引起聆听的兴趣;行家里手听来不觉浅,且听且研,当会肃然起敬。而这,也许就是古琴这种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流传千年的“道”吧。






专辑曲目:
01. 秋鸿    [0:24:43.25]
02. 塞上曲    [0:09:49.44]
03. 欸乃    [0:07:46.32]
04. 忆故人    [0:08:58.60]
05. 阳关三叠    [0:06:02.27]
06. 别董大(李村弹唱)    [0:04:20.56]

发表于 2018-11-18 16:39:50 来自手机
让动听的音乐在耳边萦绕,让幸福的滋味在心头荡起涟漪。
发表于 2018-11-19 14:55:26
不知是心沉浸在音乐里,还是音乐充溢在我的心里。
发表于 2018-11-20 02:40:41 来自手机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爱好,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发表于 2018-11-21 13:35:38
音乐能够熏陶我们的思想情感,提高个人的道德觉悟。
发表于 2018-11-21 16:29:03 来自手机
我只想说很好听!谢谢楼主的分享
发表于 2018-11-22 10:04:40
这个歌好好听呀,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8-11-24 07:12:59
一份淡淡的思绪让音乐融入心里,伴随着美妙的旋律踏上一段梦的旅程。
发表于 2018-11-24 20:16:50
好的音乐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感觉,进而调动我的情感,与之共鸣。
发表于 2018-11-25 15:49:10
感谢楼主提供。下载中国古典音乐下载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下一页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