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放到桌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或者

[古典音乐] Ginette Neveu & Josef Hassid-《转瞬即逝的流星:涅弗与哈西德》-320K mp3

享乐音乐论坛 - 为最强音质无损音乐而生!音乐发烧友们的美好家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封面

封面

106649661_2.jpg
4786763454041437432.jpg


专辑曲目:


Ginette Neveu

01. 克莱斯勒:c小调庄板

02. 苏克:四首小品(Op17 No.3)(稍悲伤的)

03. 四首小品(Op17 No.2)(热情的)

04. 肖邦:升c小调夜曲,No.20

05. 格鲁克:旋律

06. 帕拉迪斯:西西里舞曲

07. 塔尔梯尼,克莱斯勒:科莱里主题变奏曲


Josef Hassid

08. 埃尔加:随想曲(Op17)

09. 柴可夫斯基:旋律(Op.42 No.3)

10. 马斯涅:沉思曲

11. 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 No.7)

12. 萨拉萨蒂:Playera(西班牙舞曲 No.5)(Op.23 No.1)

13. 木屐舞曲(西班牙舞曲 No.6)(Op.23 No.2)

14. 阿赫龙:希伯来旋律(Op.33)

15. 克莱斯勒:维也纳随想曲(Op.2)

16. 埃尔加:随想曲(Op.17)



    法国小提琴家吉内泰·内弗Ginette Neveu (1919-1949),称得上是一位才高命薄的红颜女子,她的一生匆忙短暂,像一顺流星倏忽而逝,给听过她现场演奏的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而晚辈则只能从她留下的少得可怜的几张唱片上捕捉其神情。1919年8月11日,内弗生于法国巴黎。母亲是一位小提琴教师。内弗的音乐才能十分早熟,对于有关音乐的事情尤其是小提琴,像着魔似地感兴趣。她母亲把一把四分之一的童琴拿到她手上,就开始给她上课。5岁半,内弗第一次演奏了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9岁的时候,她连续夺得了两项比赛大奖。而且以娴熟的风格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30年11月,内弗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跟随埃奈斯库学习,8个月之后,赢得大奖。这样的辉煌只有85年前维尼亚夫斯基在11岁时实现过一回。1931年,内弗参加维也纳国际比赛时遇见了弗莱什,这位小提琴名师被小姑娘身上焕发出来的灵秀之气惊呆了,他要求继埃奈斯库之后,承担内弗的音乐教育之职。但是内弗一家收入窘困,延误了孩子两年时光。直到1933年,内弗才来到弗莱什班上连续学习了4年。从家长到弗莱什,对内弗的音乐天赋都抱着十分审慎的态度,没有过早地放任她随意挥洒。弗莱什对她说:"你从上天得来的才赋,我是不会碰它的。我能为你做的就是纯粹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内弗在完成小提琴课业的同时,还向名师纳迪亚·布朗热学习作曲。她在繁忙的演出之余的一大爱好就是写小提琴曲。但是,她后来颇悔少作,坚决拒绝演出,声言她只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1935年,内弗参加华沙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击败了包括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这样强大的对手在内的各路豪杰,荣获第一名。这是内弗一系列国际赛事胜利的顶峰。奥伊斯特拉赫当时已是享有很高声望的演奏家,夺冠的呼声也最高,相比之下,内弗的名气要小得多,获胜以后更显得非同反响。德国首先向她发出邀请。她来到汉堡,在约胡姆的指挥下演奏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1936年,内弗分别来到美国和苏联举行音乐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暂时中断了内弗的演出生涯。她隐居在法国潜心钻研艺术,等待光明再来。二战硝烟一散,内弗就热切地重新投入音乐演出。1946年她在美国旅行演出度过了大半年的光阴。1947年又转战南北美洲,给当地的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1948年,她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在欧洲同台演奏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对她的表现,卡拉扬大感惊异,于是向HMV唱片公司郑重推荐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小提琴家。正是在这一年,内弗感觉到自己的艺术生命有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可能。她进行了广泛的旅行演出,包括1949年和巴比罗利指挥的哈莱管弦乐团进行的横穿美国大陆的5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1949年10月2O日,她在巴黎举行生平最后一场音乐会,曲目包括拉威尔的《茨岗》和巴赫的《恰空舞曲》。10月28日晚,她和弹钢琴伴奏的弟弟一起登上了一架星座式远程客机赴美,飞机在亚速尔群岛上空失事遇难,机上人员无一生还。


被克莱斯勒誉为200年来才得一见的哈西德(hassid)是小提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奇才,他所遗留下来的唱片仅有8首小曲子,但这8首小曲子所显示出来的惊人才华已足以证明克莱斯勒所言不虚。而且除克氏之外另外还有一位有力的证明者,穆尔一位被公认的“钢琴伴奏之王”,找他合奏过的名家不知有多少,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声学家、器乐家都包括在内,但他却被哈西德的琴音所迷倒,穆尔说:“在肯定克莱斯勒及海菲茨的同时,我个人认为哈西德的琴音是最迷人的。”使他在为哈西德弹伴奏时,两次沉醉在他的琴音里而忘记进人伴奏。如果不是穆尔黑字白纸亲口这样说,简直无法令人置信哈西德的琴音能迷倒这样一位“老行尊”;同时,能仅仅依靠8首小曲子,就能使自己在乐坛上名垂不朽,也只有哈西德一个人了!
1940年,EMI唱片公司邀请他为公司录制一些“通俗”小提琴曲,由杰拉尔德·穆尔伴奏。据这位为无数世界顶级音乐家伴奏过的大师回忆:“录音一开始,我立即被他的才能所打动,他不仅是个害羞而含蓄的孩子,而且还不是很有自信心,但当他把小提琴一拿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成熟的演奏家!……”穆尔甚至在与哈西德合作时,竟两次沉醉在他的琴音里而忘记进入伴奏!”
     约瑟夫·哈西德,原名(JOseph Chasyd),后来改为(Hassid)出生于1923年 12月 28日,波兰边境的一个城市苏畦而基(SUwalki),卒子1950年4月7日,终年27岁。EMI和哈西德签订了很多唱片合约,但计划一次也没实现。他患了无法治愈的精神分裂症,他消沉、忧郁、孤独,记忆力也出现了问题。他拒绝承认他曾经演奏过小提琴,甚至于用刀子去杀他的父亲……这个时期,弗莱什也非常关心他这位学生的前途,写信给他:“我希望你能尽一切努力恢复健康,像你这样的演奏家,全世界人都希望你能再活跃于舞台上。”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1950年11月,哈西德在一次脑部手术中,再没有从手术台上醒来。
    由于EMI公司出版的哈西德唱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关于他的身世已有一位佛莱(Artur Vered)在作调查研究,不久可详细知道。根据目前所知,他9岁丧母,由父亲抚养成长,姊妹两人,一个兄弟,至今都下落不明,他的父亲又在他进医院期间去世,造物弄人,这样一位稀世英才,命运何其凄惨?
    哈西德于10岁进华沙的肖邦音乐学院学习,翌年参加第一届维尼亚斯夫基比赛,比赛时曾一度失忆,此后不久大师胡伯曼(Huberman)保送他跟弗莱什(Flesch)学琴,由于他技术已臻完整,弗氏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演绎与修养上,在此期间,很多名家西盖蒂、蒂博等包括克莱斯勒都被邀请去听过弗莱什的这位天才门徒的演奏。1940年春哈西德在伦敦开了两场音乐会,在演奏柴科夫斯基协奏曲时再度失忆,医生断定他患了精神分裂症,他的8首小曲子是这个时期录的,时年仅17岁。
    MI年他患病期间经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医生霍尔德诊治后介绍进入北安普顿疗养院治疗,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恢复练琴,1943年7月病情突然复发恶化,直至1950年屡经各种治疗不果,最后动脑部手术后逝世,一代英才昙花一现,就此夭折。
    EMI公司于1940年灌录哈西德唱片时,对曲目的选择相信是费煞苦心的,经手人是顶顶大名的莱格,这几首曲子,也的确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作用,现在分述如下:
    唱片的“主打曲”是埃尔加的《随想(任性之女子)》,这首让众多提琴家望而生畏的高难度乐曲,哈西德奏来不费吹灰之力,遍布全曲的三十二分音符连顿弓,在哈西德的手下令人眼花缭乱,听起来好像是信手拈来,他那超人绝技尽展无遗。怪不得在本张唱片中被收录了两次(第一次略有删节)。第二首柴科夫斯基的《旋律》和第三首马斯涅的《沉思》,拉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圆润而丰满的音色和丝丝入扣、极具内容的造句表现出了深刻的音乐修养。第四首德沃夏克《幽默曲》,哈西德的演奏不落俗套、别有风味,并且敢于和克莱斯勒一样在第一段的后半段和中段不用双音,并用比大师稍快的速度,使这首克莱斯勒的“专属曲目”有了更为动人的意境和大胆的创新!第五首《普莱耶拉舞》和第六首《木屐舞》,这两首萨拉萨蒂的名作在哈西德手中,西班牙的风味是如此之强烈,节奏控制是那么的精彩和到位,既热情似火又婉转如歌。尤其是那天衣无缝、不留痕迹的换弓神技,真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17岁的演奏家所为!第七首《希伯莱旋律》,一开始G弦上忧郁、苍凉的旋律就表现出了哈西德成熟超人的音乐感觉,整首乐曲充满了灵感和真情,第五小节从D到A短短的十六分音符,哈西德独特的揉弦和独有的音色有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使人怦然心动。与海菲兹的著名版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第八首克莱斯勒的《维也纳随想曲》,哈西德是得了克莱斯勒的神韵。其录音与克莱斯勒1936年的录音,不但时间一样3分43秒,其演奏的风格和气韵是那么的如出一辙又独具个性!无怪乎克莱斯勒如此地赞叹他,还曾为他亲自钢琴伴奏。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8首绝唱:

第一首艾尔加的《任性的女子》(In Capricieuse)。小提琴有一项人人所向往的绝技,连顿引(Staccao),这项技巧并不很重要,没有它并不妨害你成为大师(奥依斯特拉赫就没有)哈西德似乎较老练,但曲子的最后一句他没有用连顿弓拉,海菲茨出是用更快的连顿弓演奏的。要比较两位提琴家技巧的高低,并不需要听他们拉帕格尼尼。

听年轻时的海菲茨唱片,你如果是一位小提琴家就可能像爱尔曼那样,听得满头大汗,因为最难的技巧,在海菲茨手里,都变成太容易了,轻描淡写,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在同时,也可能在感觉上少了一份刺激,因为他太钢浇铁铸了。例如,在这首曲子里门岁的海菲茨的八度和双音,听起来好像是顺手拈来,是如此之容易,两个音是如此浑成一体,使人无法不感到海菲茨究竟是海菲茨,相比之下,哈西德还是稍逊一筹,不过请注意,这是和17岁的海菲茨相比,(连海菲茨本人在40岁时也比不上),但如果哈西德与任何其他人比,他都占优势。例如,同一张唱片的反面,被誉为帕格尼尼专家的20岁的里奇,不论是音色、音准、或乾净清楚,就都及不上哈西德,EMI之所以会把他们两个人放在同一张唱片上,恐怕也含有这个意思,特别是把哈西德的《PI)和里奇的《哈巴涅拉卜比(两首都是萨拉沙特的西班牙舞曲),那就高低立判。

第二首,柴科夫斯基的《旋律》和第三首马斯涅的《沉思》。前面说过,选择这8首曲子,可能是费煞苦心的,因为他们都是克莱斯勒或海菲茨的拿手好戏,这两首都是脸炙人口的热门曲子,要把这种曲子拉得出色,既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但又不做作;动听,而不流于庸俗,这就需要真功夫,这些哈西德做到了,的确功夫到家。

首先讲音色;每一个真正杰出的提琴家,都有他独特的标识——与众不同的琴音(TOne),这等于是每一个大师的招牌,年青的一代,没有一个能赶得上大师级,缺乏这种招牌是主要因素之一。帕尔曼等虽然音色漂亮,但是没有特色,不能使人一听到就知道这是帕尔曼。哈西德的琴音却是突出的,不同于我所听过的任何提琴家的发音,有力、但不硬不压、不带丝毫金属声、即使E弦也如此,听起来极甜美,但朴素健康,生气勃勃,好似丝毫不施脂粉的少女。但是即使在高档器材上,也不容易重现他的音色,这是一个大问题。仅就琴音这一点,就极其难得,相信录音已打了折扣,听他本人演奏一定还要好,所以才能迷倒众人。

在音乐的处理上,他的造句,有时很特别,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却又柔和而富于情意,不落俗套,这是一种独树一帜,真挚朴素,青春的,却又是完全成熟的风格,我听到现在仍然无法相信,这是一个17岁孩子的演奏,的确是一朵奇葩。

第四首德沃夏克的《幽默曲》(HUIn。qlle)就更说明问题。这首由克莱斯勒改编过来的钢琴曲子,几乎已成了克氏的专有品,其他人的演奏录音不多,因为到了别人手里,它就不登大雅之堂,成了真正的“小”曲子,不值得录唱片。唯一可以与克氏相比的,只有爱尔曼,但是他的处理脱胎于克氏。可是哈西德的处理却截然不同,速度快很多,而且中段不用双音。开始听,有些不习惯,听多几次,却完全别有风味,完全可以接受。克氏是哈西德的支持者,不但给予上述的评价,而且还再借给他自己用来开音乐会的一只维奥姆的一只德·吉苏的仿制品,相信这就是录音时用的琴,克氏还为哈西德弹过钢琴伴奏,由此可见他们关系的密切。那么以一个17岁的青年而对着65岁的大师,小提琴之王,既在其羽翼的庇护下,却又够胆以崭新的风格演绎这位权威的专有品,不受其影响,无怪乎克氏称之为200年才得一见的天才,只有天才能如此大胆地创新!

第五首《普莱耶拉舞》(Playera),第六首《木履舞》(Zapeeado)两首西班牙舞曲,和第七首的《希伯莱旋律》(Hebrew Melody),是本张唱片的顶峰高潮。这首《Plpera》,听起来并不难,我不知听过多少人演奏过,自己在年轻时也学过,是我最喜欢的舞曲之一(其实说舞曲,毋宁说是一首民歌或情歌),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过如此西班牙节奏风味十足,热情似火,却又恰如其分的精采的演奏。哈西德用强烈的力度,色彩的对比,表现出了情绪上极强的起伏,既强烈却又婉转抑郁,全曲的情调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应该是一个历经世故而成熟的感情,16岁时的梅纽因虽然成熟,但听起来究竟还嫩,可是哈西德不仅是感情上的成熟,而且是理智但又青春的成熟,实在令人不信他只有17岁。至于讲到他的无懈可击的技巧,最惊奇的应该是他的换引不着痕迹,天衣无缝的弓根换引弓失较易,弓根难》,是小提琴最难的一项技术,很多名提琴家的所谓

天衣无缝的换弓,其实是在“出猫”,例如奥依斯特拉赫,即用微小的手指手腕动作,在换弓时,“扭”一下,把换弓掩盖过去,但听起来明显地在换弓时音量稍弱。真正天衣无缝的弓根换弓,极其少见,克氏及年轻的海菲茨可以做到,第三个我所听到的就是哈西德,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演奏如此神化动听的因素之一。

我把17岁的海菲茨和哈西德的《木展舞》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演绎各有千秋,技巧二者都无懈可击,但听起来哈西德较清楚,占了优势,这是录音的关系,1917年和1940年的录音,究竟有很大的区别。这首曲于要求坚实的技术,唱片不多,现场表演更少,哈西德的录音,如果是未经剪接修补,那么他的技巧可以说是除海菲茨外,就无敌手了。

第七首的《希伯莱旋律》是海菲茨的绝活,我没听见过第二个人演奏过,原因可能是没人敢持虎须,可是哈西德敢!除开中段狂风暴雨式的结尾,比海菲茨的气势略逊之外,完全可以与之对抗,恐怕举世除哈西德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了。

第八首克莱斯勒的《维也纳随想》几乎是每一个小提琴家必拉的作品,妙的是海菲茨似乎是唯一例外,理由我个人认为很简单,海菲茨不想在克氏的范畴内和其斗!这是一件鲜有人注意的事!但可有谁听到过海菲茨拉《爱之忧伤》,《美丽罗丝玛林》等等的唱片?哈西德的演绎可以说是克氏本人外全无敌手。

自从16岁的海菲茨在卡内基登台以来,他已成为小提琴学者的样板,至少是技术样板,这块样板整整屹立了70年,尽管出了多少帕格尼尼的专家,始终无人与之争,听了哈西德后,感到的确可惜,他极有可能继承,可是我又突然想到,一个17岁的青年,如此热情、早熟,却又抑郁,从揉音颤指,连顿弓又显示出一定的神经性的抽击性,二者结合起来看,那么他所以会患精神分裂症而夭折,就不是偶然的了。所以还是大器晚成好,早熟的天才是危险的!
哈西德留给我们的只有这短短的八首小品,但这足以证明他是小提琴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奇才,足以使他在乐坛上名垂不朽。
亲爱的无损音乐发烧友,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1、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享乐音乐网愿与您一起享受音乐,分享快乐!
2、享乐音乐网是免费公益性非盈利网站,旨在方便用户查找学习资料,交流听歌心得。
3、本主题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网友收集整理发布分享,仅限交流测试使用。
4、享乐音乐仅对作品介绍展示,不直接提供下载服务,其它相关方面信息需要您自行判断。
5、版权归唱片公司和歌手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6、如果你喜欢主题所述内容,请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交流测试资源不可用于商业用途。

发表于 2020-2-25 22:03:50
纪念这两个一闪而过的耀眼流星,他们的光芒是那么的夺目,以至于过快的燃尽了自己。
发表于 2020-2-26 21:57:43
音乐影响了我,音乐是我学会了人生哲理使我丰富了业余生活。
发表于 2020-2-27 08:28:43
感謝樓主分享好聽的音樂
发表于 2020-2-27 12:07:47
美妙的音乐可以用来,缓解与生俱来的、内心最深处的孤独。
发表于 2020-2-28 15:39:50
音乐已成为我生命中最亲密的朋友,她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发表于 2020-2-29 01:26:02 来自手机
这个高品质mp3下载找了N久,终于找着了。。
发表于 2020-2-29 08:29:17
谢谢了啊 我特别爱好这类类高品质mp3下载的呢
发表于 2020-2-29 12:04:45
这个要听听啊,高品质mp3下载不能错过
发表于 2020-2-29 19:19:05 来自手机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下一页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