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放到桌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或者

[闲聊音乐] 古典音乐不是让人懂的,它是用来感受的

享乐音乐论坛 - 为最强音质无损音乐而生!音乐发烧友们的美好家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呢?这就像是喝茶,喝茶你懂吗?你会否因为你不懂,就不喝茶,就不能品出某一口的滋味。茶不是为了让你懂的,是为了让你喝着舒服的,这是一种天然的味觉。古典音乐也是这样的概念,当你用"懂"来衡量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无法靠近这个概念了。
所以我们说,古典音乐不是让人懂的,它是用来感受的。我们万事都要求懂、求意义的概念,而这某种程度上会不会也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再举个例子,比如,为什么你会爱上一个人?你说不清楚。你爱上一个人,是因为她的身高167.5cm,和你的星座很配?是你经过了一番精确的计算,结果得出你们适合在一起?试问,人有这样谈恋爱的吗?也许有,但很少,毕竟大多时候爱是一种感觉,是你从小到大的某种意象。而这就像我前面讲的,古典音乐其实不是让人懂的,而是用来感受的。
而说到古典乐发展的历史,不得不提的一个阶段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期间,古典乐会从豪门到民间的转变。
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要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实质上是当时的一批文艺青年和享乐主义者(包括一些教皇),借一些考古发现,以复兴古人灿烂文明的名义,试图摆脱宗教对于文化艺术创作的束缚。
在这个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世俗君主和割据贵族逐渐掌权的时代,教会逐渐放松了对民间娱乐的管制,古典音乐终于从教堂、修道院来到了国王的宫殿和豪门的客厅,歌剧、器乐重奏、交响乐等音乐形式蓬勃发展,从此西方古典音乐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可以分为两大类:教堂音乐与世俗音乐。
此时世俗的"音乐会"有些类似于中国上世纪初盛行的"堂会"和上世纪末常见的"团拜会",它是由贵族或官员主办、职业音乐家和团体负责演出的音乐表演,多是为节庆、纪念日、大型活动举办,形式多样,但属于内部聚会性质,不对外售票。
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地区相继出现了许多公众歌剧院,这意味着古典音乐会开始真正走向平民--注意不是贫民,因为它很贵,但在血统和身份方面的门槛降低,直至逐渐没有。真正意义上近代公众音乐会的盛行,是在拿破仑横扫欧洲,民主、平等、共和观念逐渐在欧洲传播普及之后。不同身份的听众能够在一个厅堂里聆听优雅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平权的象征,也是时代更替的象征。
古典音乐里有最普泛、最不易改变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梁漱溟老先生曾经说过,人一定要解决三个关系,人和物,人和人,最终是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归根到底,始终要面对和内心的关系,尤其人到中年,前方依稀看到死亡的影子,精神方面的需求正随着物质的满足快速的生长。 中国正处在一个折返点。中国人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再吃下去的,在物质生活已经丰富到糟糕的情况下,精神需求能不增长吗?中国人最难照料的不是你的胃,而是你的这颗心。
中国人现在最大的不幸是不会与自己相处,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里头,才觉得踏实。一旦闲下来,就掏手机,就要把你所有无聊的时间都填充掉。那么请问你活着干嘛?你错过了人生中很多很多美好的事情
读书、喝茶、听音乐是人和美好自己相处的必需品。好的音乐是和自己相处的最佳方式,现代的中国人,选择非常多,趣味在减少。我是个音乐发烧友,买了一套不错的音响,有人说这多贵啊,好几万块钱,但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我一天听4-5小时,一用就是N多年,这几万块钱是便宜还是贵啊?你们花1万块买个包一年才拎了三次,哪个便宜哪个贵啊?我觉得此时的中国人算不过来账,每天用的东西特别不舍得花钱,却在面子上偶尔用一次的东西特别舍得花钱,您才是奢侈,我这便宜极了。我每天才几分钱,但是我保证了每天四五个小时水平极高的聆听。
咱们天天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听得大多数都是噪音,为什么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不给自己的一段时光听最美好的声音呢?最重要的是,要听到自己的内心和人生。在音乐中,有我们所有的心情。
以上内容参考白岩松《关于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古典乐》《橄榄古典音乐02:音乐会观赏指南》,以下内容摘自《橄榄古典音乐》,感谢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授权发布。
什么是古典音乐会
--张佳林(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
要说清什么是古典音乐会,前提是要给所谓古典音乐下一个定义,但大多数艺术门类无法像数学定义那样杜绝所有的例外。
古典音乐?你懂的
在业内,大家对古典音乐的界定有感性的共识,但这种"你懂的"无法为大众深入剖析,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在这类问题上咬文嚼字,多做纠缠。比如我现在也说不清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三大男高音系列音乐会算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声乐音乐会(Vocal Concert),以及《东方红》《复兴之路》这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否应该归入到古典音乐会范畴。
古希腊罗马音乐不够"独立"
根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材,对于有案可查的艺术音乐的出现,通常会追溯到古希腊酒神祭祀中的即兴吟唱表演,及稍后出现的戏剧背景合唱。从这个角度说,西方戏剧与音乐是同源的,它们二者的紧密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古希腊的悲剧通常由一位(后来发展为二到三人)演员,用变换面具的方式表演各个角色,而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一些类似于"画外音"的叙述、质问等,则是由合唱队以歌唱的方式展现。
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古罗马,不仅在戏剧方面延续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形式,在罗马人最热衷的娱乐项目--斗兽与角斗竞技中,也引入了合唱,但主要原因并非出于艺术目的,而是因为当时没有扩音设备,合唱队起到现在体育场扩音喇叭的作用。罗马帝国时代,里拉琴(Lyre,又译为诗琴)盛行,著名的暴君尼禄是里拉琴痴迷者,甚至亲自参加里拉琴演奏比赛。可见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声乐、器乐表演都很盛行,但显而易见,这种表演与近当代意义上的"音乐会"无论性质、内容都很不一样。
古典音乐会从宗教仪式而来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进入战乱不息、政教高度合一的中世纪。在现今的音乐业内,大家在非学术场合默认的"最早的古典音乐",是公元6世纪末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组织收集、整理、颁布的《格里高利圣咏》。这种"钦定"的方式使得"古典音乐"从一开始就带有"正统"的姿态,以至于迄今,究竟哪些音乐可以划进"古典音乐"里,通常还是官方机构,而不是学者说了算。
随着时代的推移,基督教仪式的流程规范化、规模扩大化,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逐渐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仪式不同阶段所吟诵的经文被谱曲歌唱,之后分为不同声部演唱,再之后加入了管风琴的伴奏(管风琴的引奏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再往后其它各种弦乐、管乐器加入到圣咏、弥撒当中,这便是众多经文歌、康塔塔、受难曲、清唱剧等体裁的发展历程,也是后来世俗器乐独奏曲、独唱曲、交响曲的缘起。
由此可见,西方音乐会是从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中世纪"音乐会"的"演员"就是教士和其他神职人员,"听众"就是信众,而且信众有时也参与演唱。这种宗教音乐表演的形式在宗教领域一直延续至今。
古典音乐会从豪门到民间
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要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实质上是当时的一批文艺青年和享乐主义者(包括一些教皇),借一些考古发现,以复兴古人灿烂文明的名义,试图摆脱宗教对于文化艺术创作的束缚。在这个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世俗君主和割据贵族逐渐掌权的时代,教会逐渐放松了对民间娱乐的管制,古典音乐终于从教堂、修道院来到了国王的宫殿和豪门的客厅,歌剧、器乐重奏、交响乐等音乐形式蓬勃发展,从此西方古典音乐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可以分为两大类:教堂音乐与世俗音乐。
此时世俗的"音乐会"有些类似于中国上世纪初盛行的"堂会"和上世纪末常见的"团拜会",它是由贵族或官员主办、职业音乐家和团体负责演出的音乐表演,多是为节庆、纪念日、大型活动举办,形式多样,但属于内部聚会性质,不对外售票。
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地区相继出现了许多公众歌剧院,这意味着古典音乐会开始真正走向平民--注意不是贫民,因为它很贵,但在血统和身份方面的门槛降低,直至逐渐没有。
真正意义上近代公众音乐会的盛行,是在拿破仑横扫欧洲,民主、平等、共和观念逐渐在欧洲传播普及之后。不同身份的听众能够在一个厅堂里聆听优雅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平权的象征,也是时代更替的象征。
早期古典音乐会很综艺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音乐会大多是综合性的,通常开场是一首乐队序曲,之后是当红歌唱家演唱一两首咏叹调,然后可能是合唱与乐队作品,或者器乐协奏曲,之后可能是一首大型交响乐作品,甚至在乐章间还会插入声乐演唱或器乐独奏。这种由交响乐队担任演奏的大型音乐会,现在一般被称为"Concert"。
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大师李斯特一开始也是从这种综合性音乐会中声名鹊起的,但当他成为"钢琴之王"后,便开始不屑于与他人同台。于是从他开始就有了个人独奏会--由一位音乐家领衔的音乐会,成为音乐会的传统形式。这种以器乐独奏、室内乐重奏(通常在六件乐器以内)或钢琴伴奏的独唱为主要形式的音乐会,现在一般被称为"Recital",在国内也译为独奏/独唱音乐会。
当代古典音乐会只有一个要求
再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音乐会商业化,票价越来越便宜,也因为没有了阶层的门槛,音乐会的议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古典音乐会对于礼仪的要求,和它的发展历程分不开,到今天其实已经没有过多讲究和禁忌。
当代音乐会开场前广播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一个目的:保持现场安静。之所以必须保持现场的安静,其原因有可能正是古典音乐会与流行演唱会最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会是没有电声扩音的,因为音乐会舞台上的乐器、唱法、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在没有电的时代,为自然声学环境设计、研习、创作的。在自然音响环境中,任何音乐之外的声响都有可能影响古典音乐家的表演和听众的正常欣赏,因此在古典音乐会上保持安静,与艺术素养无关,而是公德意识的体现。
发表于 2020-4-5 15:18:31
說得真好, 我也不懂古典音樂, 但我喜歡它。
发表于 2020-4-6 03:53:14
我听音乐就是直接去感受
发表于 2020-11-6 13:59:38
感谢楼主分享知识,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6 17:14:24

感谢楼主分享知识,学习了!
发表于 2021-4-20 23:49:48
确实,好听就行,感谢楼主分享知识,学习了!
发表于 2021-4-21 20:03:48 来自手机
音乐何须懂观点很好
发表于 2021-6-1 08:17:22
古典音乐不是让人懂的,它是用来感受的
发表于 2021-6-4 10:10:16
喜爱古典,用心去感受古典音乐。
发表于 2021-6-4 10:21:08
各人有各自的理解,感受也就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下一页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